煤炭曾同鋼鐵、蒸汽機一道,作為從英國起源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象征。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煤炭工業的興衰,更是與大英帝國的國運息息相關。
成就英國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于英國的原因很多,但英倫三島分布廣泛、容易開采的煤礦是重要原因之一。事實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剛起步時,英國的煤炭還數次拯救了它。
和很多國家一樣,英國利用煤炭的時間也可以追溯到古代。相關記錄顯示,13世紀時,達勒姆、諾森伯蘭、諾丁漢、德比、斯塔福德、蘭開夏、迪恩森林以及威爾士北部和南部都在進行小規模采煤。但當時煤炭主要是用作家庭燃料而非工業用途,其燃燒時釋放的黑煙和怪味讓它并不受人們歡迎。14世紀,對煤炭黑煙深惡痛絕的英國政府甚至下令禁止在倫敦附近燃燒煤。
進入16世紀后,隨著人口大幅增長、工業飛速發展以及國家需要,對鋼鐵的需求快速增加,而當時煉鐵所需的木材供應量也越來越大。一個煉鐵廠一年就要消耗400英畝的林地。無止境地砍伐木材讓英國森林數量急速下降。18世紀初,英國森林覆蓋率已下降到5%-10%,木材甚至變成稀有戰略物資。眼看第一次工業革命才剛萌芽,就面臨嚴重的能源危機。
此時,煤炭作為一種容易開采、燃燒值高的新型燃料閃亮登場。相關研究證明,每100萬噸煤炭產生的熱量相當于600萬畝樹林里所有木柴燃燒后所得到的熱量。更重要的是,英國是煤炭儲量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且主要產煤區附近都分布著河流或緊靠海邊,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英國人能方便地將煤炭送往全國各地。18世紀中期,英國人對焦炭煉鐵實現了多次重大技術突破,從此煤炭開始大規模運用于冶煉行業,并改變了整個英國的能源結構。
煤炭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作用還不僅于此。隨著對煤炭需求量的增加,表層煤礦已經無法滿足需求,礦井不斷向地下延伸。如何高效排除礦井積水則是煤礦開采中的大問題。正是在這種迫切需求下,蒸汽機被發明出來——第一代紐科門蒸汽機1712年出現時就是用于為礦井抽水。18世紀80年代,瓦特在紐科門蒸汽機基礎上改進出的瓦特蒸汽機標志著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它改變了工業的生產方式,使人類進入機器時代。
有了取之不盡的煤炭,鋼鐵工業隨之發達;有了鋼鐵工業,就有了機器制造業,棉紡業和毛紡業也發達起來;為了運輸這些產品,運輸業也就發展起來。18世紀中期,英國生產了全世界棉紡品和鐵產量的一半,煤產量的2/3。到19世紀中期,英國每年產煤量約為7200萬噸。1913年,英國產煤量達到驚人的2.92億噸。
曾關系戰爭成敗
煤炭不但成就了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的領先地位,也決定了其他國家是否有能力挑戰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后,工業化的浪潮很快就傳到歐洲大陸。但英國的老牌對手法國卻進展緩慢,這同樣與煤炭有關。法國煤炭儲量不足英國的1/8,而且法國煤炭質量不高,不容易練成焦炭,不方便在冶金中使用。洛林地區雖然有優質的煤礦,卻在德國的占領下。當時法國不得不從英國、比利時和德國大量進口煤炭,高昂的價格嚴重制約了法國的冶金和制造業的發展。
相比之下,新統一的德國擁有魯爾和薩爾兩大產煤區,波蘭產煤區西里西亞當時也在德國的版圖之內,因此在工業化方面進展迅速。普法戰爭后,阿爾薩斯的鐵礦和法國的洛林煤礦也落入德國之手,更極大地加強了德國的資源優勢。1860年,德國煤產量僅1840萬噸;而1913年德國煤產量已達2.772億噸,接近英國,而同期法國僅4080萬噸。
面對歐洲列強的競爭,英國也試圖多方面壓制,甚至動用煤炭作為斗爭武器。英國威爾士地區出產的無煙煤燃燒值高、殘渣少,是當時各國海軍艦艇的最佳燃料。日俄戰爭期間,沙皇決心從歐洲派遣第二太平洋艦隊增援亞洲戰場。為削弱沙俄,暗中支持日本的英國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向沙俄海軍提供威爾士無煙煤,并資助英國商人在沿途各大港口收購囤積煤炭,甚至迫使葡萄牙拒絕沙俄艦隊中途在安哥拉或莫桑比克加煤休整,讓第二太平洋艦隊無法得到充足的動力來源。結果沙俄艦隊不得不在軍艦上滿載劣質的德國煤炭,嚴重拖累了艦隊速度。在關鍵的對馬海戰中,疲憊不堪且速度遲緩的俄艦隊遭到毀滅性打擊。
率先擺脫煤炭時代
英國不但開啟了煤炭能源時代的大門,而且也率先敲響了這個時代關閉的警鐘。早在19世紀60年代,美國就已經實現了石油的商業開采,但在此后30年內,石油的主要用途仍主要是提煉燃燈用的煤油。英國近代海軍的奠基人費舍爾勛爵率先認識到石油的重要性,他在1901年寫道:“石油燃料將使海軍戰略發生一場根本的革命。它將是一個喚醒英國的事件!”在他與時任海軍大臣丘吉爾的推動下,英國海軍克服重重困難,在全球最先將燃油鍋爐用于海軍主力艦艇的動力。
不同于煤炭的廣泛分布,當時整個歐洲并不出產石油,這種燃料供應的轉變,對英國海軍能源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為此丘吉爾積極推動英國介入中東石油開采,從而獲得穩定的石油來源。在一戰中,英國海軍依靠石油燃料這個優勢,擊敗了仍主要依靠煤炭的德國海軍,用海上封鎖困死德國。
20世紀30年代以后,隨著發電機、汽輪機制造技術的完善,火力發電進入大發展的時期。在此階段,煤炭在世界能源中仍占主導地位。二戰末期,英國約有1000處煤礦,雇傭近100萬名礦工,煤礦業是當時英國主要經濟體和雇傭大戶。然而1952年倫敦的嚴重煙霧事件,促使英國社會開始對煤炭的負面效應深刻反思。倫敦有關部門通過對大氣污染源的分析發現,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及家庭燃煤,隨后出臺了一系列對煤炭產業的相關限制。上世紀50年代末,英國政府開始執行煤礦關閉計劃。成百上千的礦坑相繼關閉,總勞動力總數從上世紀50年代末期的75萬降至1968年的32萬。此后,英國政府仍未停止關閉煤礦的步伐。按照英國政府最新宣布的計劃,到2025年將關閉所有燃煤電廠,這意味著英國屆時將與煤炭告別,徹底轉入“后煤炭”時代。
更多信息請進入法鋼耐磨鋼板新聞資訊
http://www.dxgg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