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又接鋼鐵生產大單 中國過剩產能向俄轉移

12月28日,俄羅斯衛星網報道,中國把鋼鐵生產轉移到遠東。德邦廣東的香港公司計劃在濱海邊疆區建造鋼材深加工產業集聚區。根據遠東發展部的資料,中方準備向該項目投資20多億美元。

遠東發展部指出,遠東發展部部長亞歷山大·加盧什卡同德邦廣東所屬的河北灤河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姚小東討論了對俄投資計劃。該項目的實施將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計劃建造年產100萬噸的鋼材生產基地,投資額為5億美元。如果一切順利,在5年后第二階段將建全完整生產銷售鏈:開采原料,連熔生產,生產鋼材的最終產品并將其在國外銷售。這家未來最大冶煉廠的年生產能力應超過500萬噸。

根據來自遠東發展部的消息,將來也有可能讓俄羅斯國內市場需要的鋼材生產實現本地化。不過現在該項目應對俄羅斯是有利的,至少是在社會方面。據河北灤河實業集團董事長姚小東估計,該項目可為該地區提供5萬多個工作崗位。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認為,該項目對中國也很有利。

梅新育說,“首先,中國和俄羅斯目前的政治關系非常好,而且雙方良好的政治關系已經維持了20多年。第二,考慮到俄羅斯的商業環境在產業配套設施存在較大問題,而現代產業,越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越是需要范圍經濟的產業配套設施,濱海邊疆區毗鄰中國東北重工業基地,這樣的話,能夠與東北的相關產業配套設施體系相結合,會便利很多。第三,在遠東市場投資鋼鐵行業,在獲得焦煤等方面可能會有一些便利。第四,在濱海邊疆區進行投資,土地價格也會比中國便宜很多。”

的確遠東土地比同俄羅斯毗鄰的中國一側要便宜得多。此外,俄羅斯勞動力成本也因盧布兌美元匯率的下跌而極具競爭力。不過還有一個中國為什么在俄羅斯建造鋼鐵生產基地的重要動機。

2008年危機時,中國政府為了防止GDP增速不出現大幅下滑,向本國經濟投放4萬億元人民幣。這樣一筆在當時來說的巨額數目相當于中國GDP的14%。還采取了補充性金融刺激措施。向同危機后果作斗爭的十年計劃中就投放了12萬億元人民幣。而且與其他國家不同,比如美國,反危機措施主要表現在間接的稅收優惠和行政措施的推出,而中國的一攬子反危機措施只是從預算、銀行和企業中直接進行財政投入。國家經濟中突如其來的流動性需要盡快得到實施。

而且不是向任何投機活動,例如,在股市,而是向實體部門,以確保GDP的增長。因此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支持向基礎設施以及重型鋼鐵行業投資——這種能源與資本密集型工業當然在其建設中需要動用大量勞力,而這意味著可確保GDP的大幅增長。

問題在于,大家都試圖入流,建立了經常是不需要、相同的企業,基礎設施項目。最后中國成了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但問題是,中國根本不需要這么多的鋼鐵。而且臃腫的鋼鐵工業對生態環境也產生了極其不利的影響。因此中國政府還在幾年前就宣布了“供給側改革”,即減少過量生產。改革已經見效。年底前中國將退出鋼鐵產能1.28億噸,而從2018-2020年將每年退出3700萬噸。習近平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表示,政府下一個五年計劃的工作重點將不再是人為維持經濟增速,而是保證高質量發展、防風、污染防治及徹底擺脫貧困。

由此可見,中國在俄羅斯建立鋼鐵生產基地似乎是在試圖把自己的經濟不平衡向國外輸出。從生態角度看并不安全的鋼鐵生產在中國國內受冷遇,企業不過是想躲藏在俄羅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貿研究所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

梅新育說,“首先,所謂的'去產能’,我們去除的是生產技術、生產工藝落伍的產能,而對于一些達標的產業而言,不存在去產能的問題。其次,產能是否過剩,不只是看當前的狀況,還要看未來較長一段時期的狀況;不能只看蕭條時期,還要看繁榮時期;不能只看國內市場的需求,還要看國際市場的需求。近兩年來,中國的去產能已經達到了1.5億噸,鋼鐵去產能基本上就已經完成了。但是,就在中國去產能的同時,中東和歐盟等地區新增鋼鐵產能近4000萬噸,這在相當程度上表明,鋼鐵市場還是有需求的。中國作為生產鋼鐵產品高效率的國家進行去產能工作,而一些鋼鐵生產低效率的地區卻在增加產能,那么這從整個世界的市場來看就是一種逆向淘汰。”

俄羅斯遠東發展部強調,在濱海邊疆區建立的冶煉廠將是高科技生產,基于環保方法通過電爐熔煉制造產品。倘若的確如此,那么就沒必要害怕:俄羅斯的確需要遠東發達的工業基地和新的就業崗位。而一旦實現電爐熔化,那么生態風險也會降至最低。

更多信息請進入法鋼耐磨鋼板新聞資訊
http://www.dxggs.cn